0898-66865166

无用之用:读书——财务资金部 夏菊枚

公司, 
2025年7月14日

“仓颉是黄帝的史官,因为当时结绳记事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记事的需要,其受黄帝之命创造文字。受命之后的仓颉为此终日苦苦思索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河边见到小鸟留在沙滩上的爪印,由此受到启发,仿照鸟的爪印发明了最早的文字。”——这一事件记载于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,而天雨粟,鬼夜哭”。

  时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,“读书有什么用?”这个可能是这个读书日里最高频次的一个问题。那么读书有什么用呢?

  如果你没有读过仓颉造字这个故事,你就不会知道现在习以为常的文字之出处。知道或不知道这个出处有什么用?

  好像没有什么用,解决不了物质世界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任何一丁点问题。细细思考好像又有点作用,其蕴含的文化价值,又似乎凸现出你的不一样。就如同见到一个貌美肤白的女人,如果一个人说她“皮肤像猪油”,而另一个人则说她“肤如凝脂”,一样的目的,一样的过程,不同的表达却是判若云泥。

  一天与爱人看《庆余年》,男主角范闲找到心仪已久的女主角林婉儿并第一次拉她的手,爱人在旁边嘀咕“这家伙得三天不洗手了”。我嘲笑地问他年轻时用这一招哄骗了多少女孩子,不料换来一次绳愆纠谬式的“现场培训”。这个梗出自龚自珍的诗句“万人丛中一握手,使我衣袖三年香。”其运用超现实的意象表达了相遇的难得与珍贵。得,因为读书少又被调侃了。

  关于读书有什么用?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。三毛说可以改变容颜;林语堂说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,变得面目宜人;毛姆说是避难所;余华说能释放不健康的情绪;村上春树说在未来某一天帮你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;赫尔曼·黑塞说将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;余秋雨说能摆脱平庸;林毅夫说是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;梁晓声说会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;杨绛则说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、懂情趣、会思考的人……

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每一次读书都是一场无声的春雨,在悄悄地滋养着你。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读书多了,时间长了,自然会使人从认知、容貌、精神和气质上有所改变。

  多读点书吧,至少你在夸人肤白的时候可以说“肤如凝脂”,而不是“像猪油一样”。